高校专利工作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及有关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围绕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不断激发高校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各高校积极进行改革实践探索,在高价值专利培育、市场化成果转化机构建设、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典型经验做法,推动专利和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保护创新创造的意识不断增强,高校专利授权量持续提升。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高校共获得授权专利约19万件,比2017年增长14.1%。其中,发明专利7.5万件,占国内职务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23.2%。
二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高校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2018年高校专利出售合同数6115项,比2016年增加27%。根据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统计,教育部直属高校2018年签订成果转让、许可及作价投资项目2146项,与2016年相比增长88.1%;项目总金额42.3亿元,是2016年的2.3倍。
但是面对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的需要,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作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方面,还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实施”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专利数量存在泡沫。2017年,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专利授权量超过1000件的高校有16所,授权量最高的超过2000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分别为306和204件。我国高校专利数量普遍是欧美高校的5倍以上,这显然与我国高校实际创新水平不相符合。
二是专利实施转化亟需加强。据报道,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普遍低于10%,而美国高水平大学专利转化率约为40%,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专利转化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存在较大差距。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作出批示,要求深入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