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什么家电产品卖得好,就会有什么样产品的“山寨”货出现,不仅扰乱了正品的市场价格,打乱了正品的销售节奏,甚至有的品牌因为“山寨”最终倒闭。可见,“山寨”产品的存在,危害之大,非同小可。
相关资料显示,“山寨”产品不是中国独有,但是在全球中国“山寨”却是名声远扬。为什么在国内“山寨”会名声在外呢,其实是因为国内有“山寨”生存的温床,滋生了很多“山寨”品茁壮成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模仿能力超强。家用电器产品也不是什么高科技,进入的门槛其实并不高,但具有时髦、时尚、流行的特征,以国人的智慧、聪明,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学习、模式不是什么难事。
第二,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其实,在很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初期,都出现过“山寨”产品。在经济发展初期,各项经济制度不完善,消费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些都构成了“山寨”存在的社会基础,中国也不能例外。
第三,家电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在全球经济转移中,中国有幸成为全球的家电制造基地,各种家电的原材料配套非常完善,可是投资一哄而上造成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就会要寻找出路,这就奠定了想“山寨”的人,能够去“山寨”的基础。
第四,国内市场层次复杂,有一定的需求存在。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就导致了消费层次的多样性。既有消费奢侈品的高端消费,也存在那种想消费又差钱的人。想消费又差钱的人,就是“山寨”产品的最大消费群体。
第五,小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意识。生产“山寨”家电的厂家,或者是作坊,都是以短期经营为目地,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因此,法律意识淡漠,对知识产权根本没有概念,他们看到什么产品畅销,什么产品流行,就立马进行模仿。所以,畅销产品一面市,不久就会有“山寨”产品跟随而出。
第六,有利益的驱动。模仿、假冒生产销售“山寨”产品,既不需要投入研发费用,也不需要技术积累,还不需要采用高质量的原材料,更不需要产品质量的保障。这样就可以极低成本仿造出畅销产品,并且可以从中获取成倍的暴利。利益往往是驱动违法的动力。
第七,一些地方形成地下配套基地。比方说,早些年中山小榄,形成空调配件市场。按当时说法,从小榄镇这头走到那,就可以组装出一台空调,可见配套能力之强。现在还存在的深圳华强北的手机配件市场,浙江慈溪的小家电市场集散地,都是典型的“山寨”基地。这与当地政府单纯为了就业、税收等利益,失之管理是分不开的。
罗列国内“山寨”家电产品存在原因,是告诉行业人士,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和危害。“山寨”家电的存在,首先,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影响到家电厂商的正常销售;其次,破坏了市场价格体系,影响到厂家的产品正常销售;再次,“山寨”侵犯了知识产权;四是,“山寨”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山寨”家电可以说是危害极大,不铲除就难以保障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
拔除“山寨”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必须教育社会各个层面抵制“山寨”,铲除“山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严厉打击制造“山寨”家电,不能把“山寨”作为发展经济的捷径,要意识到为知识产权保驾护航,是在为长远的经济健康发展铺路。
各个厂家,特别是上游零配件企业,不要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把零配件提供给“山寨”厂家或“山寨”产品制造者。从源头斩断“山寨”家电产品的产业链。
各个家电代理商、渠道商、终端商,都应该从大局出发,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坚决不经营“山寨”货,卡住了“山寨”货的渠道,“山寨”货就难以顺畅流通,
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要为了贪图便宜,去主动购买“山寨”产品,堵死“山寨”产品的出路。没有人去消费“山寨”产品, “山寨”就没有了市场。没了市场,“山寨”货就成了死货, “山寨”货就失去了生存空间。
值得提醒的是,中国家电产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但也要考虑消费的各个层面的存在,因此,在一定历史时期,还是要保留一定的低端产品,以满足经济收入还处于低水平的那部分人,这样就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他们不再去消费那些没有任何保障的“山寨”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