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专利_济宁发明专利_济宁实用新型专利_济宁申请专利_济宁专利代理_济宁专利事务所_济宁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预审案件的授权率难以统计和获取,只能从一些保护中心发布的数据进行推测。以下列举部分保护中心公布的数据。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接收专利申请预审案件5772件,受理5719件,预审合格案件4469件,授权3290件。已审结专利中发明专利授权率、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率、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率分别为92.8%、96%、100%。保护中心预审通过率78.14%。
2024年,接收专利预审案件15568件,预审通过12265件,合格率79%;其中,发明接收15514件,预审合格率79%;实用新型接收43件,合格率35%;外观设计接收10件,合格率91%。预审通过的案件,平均授权率达89%,平均授权周期仅73天。
2024年,全年受理专利快审申请14360件,获得专利授权8968件,授权率87%。
2024年,受理专利3879件,受理率92.67%。按专利类型分,其中发明专利3268件,实用新型专利594件,外观设计17件。2024年预审通过3444件,其中发明专利2924件,预审通过率89.47%,进入快速审查通道3411件,其中发明专利2896件。 预审合格后的案件,国家局发出授权通知书2727件,其中发明2231件(授权率77%,可能有部分没有结案),实用新型482件,外观设计14件,发明平均授权周期为56.54个自然日,实用新型为14.22个自然日,外观设计为6.36个自然日。
2024年,江苏中心受理的8355件专利申请中,发明8231件、实用新型88件、外观设计36件。 2024年,江苏中心预审合格7125件,预审合格比85.28%,其中,发明7027件、实用新型67件、外观设计31件。平均预审结案周期为4.86个工作日。 2024年,江苏中心预审授权专利总量6170件,其中发明6078件、实用新型69件、外观设计23件,已审结预审案件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率分别为90.57%、95.83%、100.00%。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71.83天。
2024年,中心共接收预审案件量17057件。按专利类型分,发明16529件,实用新型457件,外观设计71件。经过严格预审,全年共13587件预审合格进入快速审查通道,其中发明13311件、实用新型223件、外观设计53件。 2024年,专利预审授权量为12416件,按专利类型分,发明12148件(授权率91.26%),实用新型215件,外观设计53件。
2024年,西安保护中心共接收预审申请3896件,其中,发明3554件、实用新型326件、外观设计16件。西安保护中心共受理预审申请3253件,全年预审受理率为83.4%;预审合格量2829件,预审合格率为86.9%,其中发明2571件、实用新型247件、外观设计11件。 2024年,经预审合格并获得授权的预审申请1853件,其中发明1607件、实用新型237件、外观设计9件;发明专利预审结案授权率为87%,实用新型授权率为97.1%,外观设计授权率为100%。
国知局是否存在对预审专利“放水”的从宽审查情况呢?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法理上来说,国知局应该不会实行这种差别审查模式,因为专利的授权条件是由《专利法》确定的,授权标准应当是统一的,理论上不会因为申请人、代理机构、或者是不是预审案件而有所区别。
但是话说回来,我们还是不能忽视普通申请(55%)和预审申请(90%)授权率的差异问题。
预审机构是否会按照创造性进行筛分呢? 这个主要涉及到保护中心是否会进行创造性审查的问题。目前来看,全国各地的保护中心在具体预审标准上并不一致。但是整体来说,预审周期仅有3/5天,不可能进行实质性审查,仅能进行形式审查和非常非常明显的创造性审查。而且预审收案后,预审合格率一般在70-90%,肯定没有进行非常严格的创造性审查。
申请人是否会因为是预审而提交更“高质量”的申请文件呢?这个毋庸置疑,但是这个高质量的引号,意味着所谓的高质量可能并不是高质量。而是申请人针对其所处保护中心的喜好,投其所好精心编造的技术方案。
审查资源挤占显性化:预审案件占比持续攀升,其“优先插队”特性可能导致普通案件积压。尽管预审平均周期压缩至3个月内,但若审查资源总量未能同步扩容,普通案件周期延长风险加剧,形成“快者抢占资源、慢者被动等待”的负向循环。
授权标准是否存在差异:普通发明授权率(约55%)与预审发明授权率(普遍超90%)的悬殊差距,值得我们深思探源。预审仅依赖形式审查与浅层创造性筛查(预审收案后通过率很高),客观上可能为低质量方案开辟“快速通道”,而后续实审可能因路径依赖降低纠错动力。
编造方案滥用与创新误伤:部分申请人通过虚构技术方案“闯关”预审,对保护中心投其所好,消耗公共资源产生大量“纸面专利”;而要求提交研发记录等反制措施,可能误伤理论推导型创新(如算法设计、材料模拟)或初创企业的试错性迭代,抑制非常规研发路径。
当总归来说,预审制度是非常好的。
各地预审中心也在通过动态优化审查标准、强化技术领域分级和构建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如授权后转化率追踪),持续完善预审机制,力求精准匹配创新主体需求。
同时,严控低质量申请流入、引导高质量技术布局,推动预审从“追求速度”向“护航价值”转型,为真实研发提供高效赋能,助力产业创新生态良性发展。
▌关于版权:济宁中济纬天专利尊重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知产前线公众号
▌电话&微信:152647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