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济宁分公司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专利代理机构,是山东雨辰知识产权和北京中济纬天联合组建成立的,公司拥有多名资深专利代理人,专业从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以及专利诉讼,专利无效等事务,在业内具有较高声誉。服务包括国内专利申请、涉外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诉讼、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专利预警(市场风险分析)。代理行业涉及机械、电学、计算机、生物、医药、化学、化工、环境、食品等领域。
手机:13562755233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济宁分公司
  •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红星东路93号(金林海汇商务楼三楼)
  • 联系人:宋主任
  • 电话:0537-2385233
  • 传真:0537-2385233
  • 手机:13562755233
  • 邮箱:jnzjwt@126.com

济宁专利_济宁发明专利_济宁实用新型专利_济宁申请专利_济宁专利代理_济宁专利事务所_济宁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专家解读《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向“新”而行 以“知”强企

  我国专利产业化有哪些新进展?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应如何防范和化解知识产权风险?如何以知识产权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上述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关注。

  针对这些问题,本报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发布的《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解读分析,助力更高质量、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大局微观

加强企业专利转化运用  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企业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掌控产业发展的主导权,才能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我国专利转化运用成效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率及收益稳步提升,产学研合作有效提升专利转化成效。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有效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运行效能。当前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所占比重超过7成,是创新创造的主要力量。《报告》显示,企业发明专利84.8%通过研发方式获取,其中高达93.2%的发明专利由企业独立自主研发完成。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专利产业化,是企业开展专利创造的主要目标。《报告》显示,73%的企业在提交发明专利申请之初,就将用于生产专利产品、获得直接经济效益作为获取发明专利的主要用途。2023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1.3%,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除了依靠高水平自主研发,还需要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破解基础前沿研究难题,促进专利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12.6万件产学研发明专利,其中,企业作为第一专利权人的产学研发明专利占62.8%。

  产学研合作是发挥各创新主体优势、实现多方共赢的有效方式。企业发挥产业化和市场化优势,帮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盘活存量专利,精准对接“沉睡”的高价值专利,使专利的潜在价值得到深度挖掘和释放;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发挥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难题,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报告》显示,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所属技术中,处于关键技术或核心零部件攻关阶段的比例为56.1%;处于基础性原创技术研发阶段的比例为33.6%。

  目前,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持续为全球创新发展贡献重要力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已成为当务之急。但在推动专利转化运用过程中,要避免单一追求过高的专利产业化率,更不能以产业化率作为衡量专利转化运用成效的唯一评价标准。企业提交专利申请的目的除了通过产业化实现经济效益,还包括形成技术储备、应对侵权诉讼等。此外,将专利转让给他人也是实现专利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商业场景,选择更有效率的转化运用方式。

  提升专利产业化水平,关键是找出阻碍专利产业化的难点和堵点,理顺科技成果市场化的体制机制,针对不同的机构类型、行业和技术领域发展特征,精准施策、有序推进,做到应转早转、应转尽转。

  产学研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合作创新方式,可以促进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成果的市场化进程。但不能把产学研合作当作解决专利转化问题的“万能钥匙”。《报告》显示,有55.7%的企业尚未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创新。开展产学研合作,除了政策引导和激励,更重要的是兼顾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利益诉求,平衡各方的风险分摊和利益分配,明确界定各方的权、责、利,合理分配创新成果和收益。

  专利转化运用所能获取的经济回报,很大程度上是由专利的质量决定的。当前我国专利整体质量稳步提升,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跃升,但仍存在专利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匹配、专利规模扩大与高质量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报告》显示,我国向境外提交专利申请(含PCT申请)的企业占比仅为5.9%。另外,在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基础性、战略性领域和高端制造领域,我国高质量、高价值专利创造还存在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升级和高端化需要等问题。面对这一现实情况,我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还应继续加强源头创新,促进专利创造和专利转化运用良性循环。

  笔者认为,未来,我国有关主体只有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力度,提升专利供给质量,在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开展专利布局,加强海外专利申请和运营,以高质量专利创造支撑高水平转化,以高水平转化推动高质量专利创造,才能为专利产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能。

妥善应对海外纠纷   积极竞逐全球市场

  《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对中国企业在海外专利纠纷状况及知识产权保护需求进行了详尽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翔实、结论明确,能够真实反映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客观状况,也为我国建设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和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网络明确了目标指引。

  《报告》显示,我国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频发。随着“走出去”战略实施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中国企业海外业务不断拓展,遭遇的知识产权纠纷数量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2023年,参与调查的专利权人遭遇过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比例为2.4%,较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遭遇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比例达7.4%。涉及的知识产权纠纷类型主要包括诉讼、贸易调查、展会纠纷等,其中,诉讼的占比为63.7%,遭遇贸易调查的比例为19.1%。纠纷涉及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及传统制造业,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

  《报告》显示,我国企业频繁在海外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缘由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时知识产权布局意识不足,企业专利权人向海外出口产品的比例为25.2%,但向海外提交专利申请(含PCT申请)的比例仅为5.9%。其次,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弱,我国遭遇海外知识产权诉讼的企业中,仅作为被告的比例相对较高,达66%。此外,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能力不足、应诉费用高、人才不足等,也对企业海外维权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走出去”需要提前分析研判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风险,并对知识产权纠纷进行预警,制定有效的危机应对预案;第二,企业遭遇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后,需要相关机构或专家给予纠纷应对指导;第三,需要有关部门为企业提供针对目标国知识产权制度、规范及纠纷应对程序的培训,同时加强纠纷应对案例的分享等。

  2019年以来,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加大对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应对指导工作,通过各个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组建遍布18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库,构建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动态预警和维权援助信息平台,形成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网络,通过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发布海外知识产权信息、开展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交流培训等工作,为我国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维护合法权益贡献力量。

  《报告》为我国下一步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指明方向:一是要着力推动建立健全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应急机制;二是要加强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权益保护,强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三是要提升“走出去”企业应对知识产权风险的能力,特别是要加快培养海外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综合型人才。笔者相信,随着我国公共服务的深入发展,以及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知识产权将进一步为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保驾护航。

保护工作显成效   护航企业快发展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下称《报告》)中不难发现,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得到了更多专利权人的认可,同时企业在专利行政、司法保护方面的满意度也在逐年提升。这些积极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效,也彰显了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决心。

  《报告》显示,2023年,29.9%的专利权人认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比较适当,较上次调查该问题提高6.3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表明,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努力得到更多专利权人的认可。同时,认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需要大幅强化或逐步强化的专利权人比例为69.3%,这显示出专利权人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需求和更高期待。我国还需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广度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专利权人遭遇侵权的比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专利权人中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为6.7%,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这一数字,不仅是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效性的有力证明,更是对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呼声的积极回应。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尽管遭遇侵权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持续加强和完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侵权成本,降低维权门槛,为专利权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维权渠道。

  除专利权人的认同度提升和遭遇侵权比例下降外,企业对专利行政、司法保护的满意度也在逐年提升。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报告》显示,高赔偿金额专利侵权案件比例有所提升。2023年,我国专利侵权诉讼涉企案件中,法院判定赔偿、法院调解或庭外和解金额500万元以上的案件比例为8.4%,对比来看,“十三五”期间该比例最高仅为3.1%,“十四五”期间专利侵权案件高额赔偿比例明显提高。笔者检索发现,近5年专利侵权案件平均判赔金额提升了246%。两方数据契合印证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法院在审理专利侵权案件时更加注重维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高额的判赔金额不仅能够起到惩罚和震慑侵权者的用,还能够激励更多的创新者积极维权,推动整个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提升。

  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专利竞争力仍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专利战略布局和维权能力等,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发力。

  笔者建议,首先,企业应加强专利战略布局,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制定技术和市场相融合的专利战略。同时,企业应加强专利质量管理和定期评估,积极探索专利转化运用工作,让专利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其次,政府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开展专利维权培训和指导活动,帮助企业了解专利维权流程和技巧,提高企业在面对侵权行为时的应对能力;企业也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培训机制,持续提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维权能力和水平。

  此外,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专利保护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分享经验、交流技术、共同打击侵权行为等方式,提升我国在全球专利保护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挑战。社会各界应共同参与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来,汇聚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创新发展的合力,不断创新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网站首页|公司介绍|新闻中心|专利资助|专利知识|专利申请|法律法规|员工风采|经典案例|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济宁分公司 邮编:272000 网站地图 邮箱:jnzjwt@126.com
手机:13562755233  电话:0537-2385233  传真:0537-238523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备10911129号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红星东路93号(金林海汇商务楼三楼)
在线咨询